歡迎訪問《別有病》網(wǎng)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chuàng)>> 網(wǎng)友>> 五行五味和說文解字“鮮”

五行五味和說文解字“鮮”

byb.cn
[網(wǎng)友] 作者 :管理員 日期:2010-6-14 09:36
【分頁導航】


  前面云山霧罩,說東說西,容易引來板磚和口水。這節(jié),俺決定改變風格,上面就告訴答案。鮮味到底是什么物質的味道呢?是氨基酸的味道。有人說了,氨基酸是什么?氨基酸是蛋白質分解后的產(chǎn)物,是人體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這下是不是大家都明白了,因為人體需要氨基酸,所以,咱們專門進化出了對它的味覺,以便判斷食物是否有營養(yǎng)。


  前面我們說過,好多人說魚羊鮮,是非常正確的,因為這兩種食物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味道的確鮮美。另外,氨基酸在一些菌類中含量非常高,比如東北名菜小雞燉蘑菇味道非常鮮美,也是因為湯中間還有大量氨基酸的緣故。說個生活常識中的科學道理,老母雞因為體內核苷酸(氨基酸的一種)含量比公雞高,所以老母雞燉湯,比公雞燉湯味道要好很多。


  由于鮮味的來源是氨基酸,所以人類有針對性的開發(fā)出了味精還有雞精,味精是谷氨酸鈉,雞精是核苷酸。所以,上述兩種物質被中國人和日本人廣泛使用作為食品添加劑,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美味。當然,有人說,味精等食品添加劑對身體有害,確切的說,適量的話,對人體幾乎沒有壞處。只不過味精吃多了會感覺渴,這是因為它里面含有鈉離子的緣故,食鹽中也含有大量鈉離子,因此吃多了也會渴。


  說到這里,大家是不是對鮮味背后邏輯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呢?因為氨基酸對人體很重要,所以我們進化出了一種味覺專門跟蹤它。就像甜味跟蹤糖,咸味跟蹤鹽一樣。不過,有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天然氨基酸在自然界極其罕見,蛋白質只有在水解后(比如高溫煮),才會產(chǎn)生出游離的氨基酸。而且在自然狀態(tài)下,這些游離的氨基酸很快就破壞了。也就是說,在沒有鍋碗瓢盆的遠古時代,人們輕易是品嘗不到氨基酸的味道,也就是鮮味的。


  那這事就蹊蹺了,老天爺為什么要幾百萬年前就為人類準備一個感覺,而這種感覺只有在步入文明社會后,才會派上用場呢?難道老天爺未卜先知?按照進化論,生物從來不在它用不著的地方下功夫。正如貓沒有甜味感覺一樣,因為自然狀態(tài)下的貓從不吃淀粉和糖類的食品,只吃肉,所以貓不需要甜味感覺。


  難道進化論錯了?這當然不會,否則俺拿著這個理論就能去頂級科學雜志上發(fā)表了。唯一的解釋,也是一個不太光彩的解釋,人類一直是食腐動物。


  這結論怎么解釋呢?我們知道,在自然狀態(tài)下,剛剛被殺死的動物,體內是幾乎沒有氨基酸的,必須要放置了一段時間后,細菌會分解一部分蛋白質,于是氨基酸就出來了,也就有了所謂的鮮味。但是,在自然界,對于那些掠食猛獸來說,它們在殺死獵物后,可沒時間等待尸體腐敗一陣子,因為周圍環(huán)伺著很多企圖搶奪勝利果實的投機分子,其中就包括我們的老祖先。長期掙搶腐肉,讓人類逐步進化出了第五種味覺,對鮮味的感知能力。


  在人類文明的前期,由于蛋白質來源比較緊張,另外,烹調手段也比較差,所以人類也很難體會到氨基酸的味道。這也是中國人為什么一直不把鮮當做五味之一的重要緣故,當然也是西方人甚至沒有鮮味這個單詞的原因。幾百萬年進化得到的能力,就這樣被雪藏起來,直到烹飪水平大發(fā)展以后。


  最后,告訴大家一些有點惡心的事實吧,西方牛排的烹飪中,有經(jīng)驗的廚師都要把牛排放到常溫下過一陣子,在將要腐敗還沒有腐敗的時候,再下鍋。咱們中國人呢,超市買的各種肉類,都往往打著排酸的旗號,為什么呢,因為也要在常溫下放置一陣子。一方面是防止大家吃到正出于尸僵期的肉類,另外的原因,不用俺說,聰明的你一定能想到的。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