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wǎng)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chuàng)>> 書評>> 精讀黃帝內(nèi)經(jīng)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

精讀黃帝內(nèi)經(jīng)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

byb.cn
[書評] 作者 :XJ 日期:2013-12-9 10:20
【分頁導(dǎo)航】


  【原文


  帝曰:厥陰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風(fēng)化之行也何如?

  岐伯曰:風(fēng)行于地,所謂本也,余氣同法。本乎天者,天之氣也;本乎地者,地之氣也。天地合氣,六節(jié)分而萬物化生矣。故曰:謹候氣宜,無失病機,此之謂也。


  帝曰:其主病何如?

  岐伯曰:司歲備物,則無遺主矣。


  帝曰:先歲物何也?

  岐伯曰:天地之專精也。


  帝曰:司氣者何如?

  岐伯曰:司氣者主歲同然,有余不足也。


  帝曰:非司歲物何謂也?

  岐伯曰:散也,故質(zhì)同而升等也。氣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靜,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淺深,此之謂也。


  帝曰:歲主臟害何謂?

  岐伯曰:以所不勝命之,則其要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上淫于下,所勝平之;外淫于內(nèi),所勝治之。


  帝曰:善。平氣何如?

  岐伯曰:謹察陰陽所在而調(diào)之,以平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帝曰:夫子言察陰陽所在而調(diào)之,論言人迎與寸口相應(yīng),若引繩,小大齊等,命曰平。陰之所在寸口,何如?

  岐伯曰:視歲南北可知之矣。

  帝曰:愿卒聞之。

  岐伯曰:北政之歲,少陰在泉,則寸口不應(yīng);厥陰在泉,則右不應(yīng);太陰在泉,則左不應(yīng);南政之歲,少陰司天,則寸口不應(yīng);厥陰司天,則右不應(yīng);太陰司天,則左不應(yīng);諸不應(yīng)者反其診則見矣。


  帝曰:尺候何如?

  岐伯曰:北政之歲,三陰在下,則寸不應(yīng),三陰在上,則尺不應(yīng)。南政之歲,三陰在天,則寸不應(yīng),三陰在泉,則尺不應(yīng),左右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此之謂也。


  【點評】:本段重點說明六氣分別主時之所宜,并據(jù)此對病因進行分析。


  【整段翻譯


  黃帝問道:厥陰在泉時味首先從酸而化的理論,我已經(jīng)知道了,關(guān)于厥陰風(fēng)木化運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說:厥陰風(fēng)氣運行于地的情況,是地氣之本所導(dǎo)致的,其余各氣也和這一規(guī)律相同。凡是六氣之本為司天時,就是天之氣;六氣之本為在泉時,就為地之氣;天氣和地氣是相互結(jié)合發(fā)生作用的,在一年之內(nèi)分六步主治,萬物因此而生化不息。所以常說的要認真仔細地觀察六氣分別主時之所宜,不要貽誤對病機的分析,就是這個道理。


  黃帝問道:六氣司天、在泉發(fā)病時的用藥規(guī)律是如何的呢?

  岐伯回答說:根據(jù)每年司歲之氣的具體情況以備取相應(yīng)的藥物,就不會有遺漏了。

 
  黃帝問道:每年與歲氣相應(yīng)的藥物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說:凡是得歲氣的藥物都獨稟歲氣之專精。


  黃帝問道:每年司歲運的藥物又是如何的呢?
  岐伯回答說:司歲運的藥物與主歲氣的藥物是一樣的。然而所不同的是歲運有太過與不及的差異。

 
  黃帝問道:不是司歲的藥物說的又是什么呢?
  岐伯回答說:不是司歲的藥物,氣散而不精專,所以司歲藥物與非司歲藥物的形質(zhì)雖然相同,但又是有差別的。藥物的氣味有厚有薄,功效作用有急有緩,治療疾病、保全真氣的藥力有多有少,生化效能有深有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黃帝問道:歲氣所主的傷害內(nèi)臟的情況,說的是什么呢?

  岐伯回答說:它是以所不勝之氣進行命名,這便是問題的關(guān)鍵。

 
  黃帝問道:對此怎樣進行治療呢?
  岐伯回答說:司天之氣淫勝于下所致的病,就用與其所勝之氣相應(yīng)的藥物進行平調(diào);在泉之氣淫勝于內(nèi)所致的病,就用與其所勝之氣相應(yīng)的藥物進行治療。

 
  黃帝說道:很好。那么,歲氣平和之年的用藥情況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說:仔細認真地觀察陰陽所在的不同而加以調(diào)治,就能達到平衡的目的。常規(guī)病證用正治法治療,特殊的病證用反治法治療。

 
  黃帝問道:先生說要仔細認真地觀察陰陽所在的不同加以調(diào)治,而醫(yī)論說人迎、寸口二部脈相應(yīng),好象牽繩索一樣大小相等,稱為平脈。那么,五臟陰經(jīng)所應(yīng)的寸口脈是怎樣的情況呢?
  岐伯說:觀察了當年是南政還是北政就可以明白這種情況。

 
  黃帝說:我想聽一聽你對這一問題的詳盡論述。
  岐伯說:凡是北政之年,少陰君火在泉,寸口脈就不應(yīng);厥陰風(fēng)木在泉,右手寸脈就不應(yīng);太陰濕土在泉,左手寸脈就不應(yīng)。凡是南政之年,少陰君火司天,口脈就不應(yīng);厥陰風(fēng)木司天。右手寸脈就不應(yīng);太陰濕土司天,右手寸脈就不應(yīng)。凡是各個不相應(yīng)的脈,要是反其診時就會發(fā)現(xiàn)其脈仍是相應(yīng)的。黃帝問道:診尺部脈會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說:凡是北政之年,三陰在泉,寸部脈不相應(yīng);三陰司天,尺部脈不相應(yīng)。凡是南政之年,三陰司天,寸部脈不相應(yīng);三陰在泉,尺部脈不相應(yīng)。左右手的脈象變化相同。所以說,掌握了察歲氣進行診脈的理論,一句話就可以完全闡明其中的道理;不掌握歲氣與脈象變化的規(guī)律,就會漫無邊際地難以明白其中的道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