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高度重視疫情心理干預

比起2008年汶川地震,此次疫情中涌現更多專業(yè)機構和民間組織,主動參與心理危機干預,他們面向不同人群,開通電話熱線或手機APP,提供心理支持志愿服務。目前各方觀察到,身患肺炎的病人、被隔離的感染者及其家人,除了焦慮外,許多人體驗到了分離創(chuàng)傷,還有孤獨感、極度內疚感、被拋棄感和怨恨。疫情防控雖然繁忙紛亂,也不應忽視病人和家屬的心理創(chuàng)傷,他們需要最多的關愛、陪護和勸慰,社會絕不能避而遠之,讓他們感到被拋棄的冰冷。
心理創(chuàng)傷較大的還有醫(yī)護人員、救援者和一線媒體人。救災如打仗,戰(zhàn)場人員特別容易罹患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表現為亢奮、易怒、失去現實感和方向感、困惑、自責等等。PTSD可以造成高風險的、長期的心理障礙。這些身處旋渦中心的人,應優(yōu)先得到心理輔導。在危險環(huán)境下連軸轉,心理壓力累積,卻沒有時間和空間處理情緒需求,這是很危險的。比如說一線醫(yī)護人員感到疲勞、憂慮自己和家人健康、愧疚于生命離去,憤怒于不公待遇,這些危險毒素疊加起來,無法釋放,可能會讓人崩潰。
此外,那些身處疫區(qū)以外的湖北人,很多人正經歷著來自社會的各種壓力,心理創(chuàng)傷難以平復;疫區(qū)內的民眾,一些人被淹沒在負面信息中,被恐慌感壓倒,擔心自己和家人染病,焦慮無法克服,情緒過度緊繃,又無能為力;特別關注和同情疫區(qū)的旁觀者也是心理敏感人群,表現出壓力應激反應,一些人覺得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感,失去了社交欲望,感到抑郁,甚至有失眠、惡心、頭痛等身體癥狀。
以上種種應高度重視,盡早干預。心理負面情緒是人的本能,有積極的一面,比如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焦慮讓人集中精力,高效應對逆境,共情可以凝聚集體共同渡過難關。然而,持續(xù)的負面情緒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摧毀健康。
避免不由自主地被負面情緒控制,應積極調適生活,如安排規(guī)劃日常行為,增加體力鍛煉等等。適時尋求心理援助也很必要。一些人諱疾忌醫(yī),不愿意看心理醫(yī)生。實際上心理危機干預不同于心理醫(yī)生咨詢,是應急性的,可避免嚴重心理傷害,讓情緒穩(wěn)定和改善。
社會管理方面,應依靠專業(yè)的心理工作者應對災害。一是要給特殊人群提供及時的心理輔導和治療;二是應暢通心理援助渠道,鼓勵群眾接受心理輔導。還可通過各種文藝活動、群體儀式來紓解社會緊張心理。
守望相助是社會全體的責任。疫情當前,心理工作十分重要,不能只交給心理工作者去做。人人都有義務為同伴提供心理支持。全社會的共情與陪伴,將治療一顆顆受傷的心。
- [事件]三伏天最耗陽氣08-28
- [事件]熱夜增多折損健康08-28
- [事件]酒精消毒傷口越疼越有效?08-28
- [事件]人每增5歲跌倒風險升14%08-27
- [事件]陰莖味兒不對別大意08-27
- [事件]月經結束更想喝酒08-27
- [事件]很多習慣上了“傷心榜”08-26
- [事件]生育殺手出沒!男士請自查冰...08-26
- [本站]用可穿戴設備記錄睡眠08-28
- [事件]三伏天最耗陽氣08-28
- [事件]熱夜增多折損健康08-28
- [事件]酒精消毒傷口越疼越有效?08-28
- [事件]人每增5歲跌倒風險升14%08-27
- [事件]陰莖味兒不對別大意08-27
- [事件]月經結束更想喝酒08-27
- [事件]很多習慣上了“傷心榜”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