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chuàng)>> 書評>> 穴位的故事028巨骨:肩背痛

穴位的故事028巨骨:肩背痛

byb.cn
[書評] 作者 :人體管道工 日期:2016-5-9 00:01

    【byb.cn 人體管道工】上回書說到了肩髃穴,它對治療肩周炎有較好的效果。今天我們繼續(xù)沿大腸經的路線循行,解讀其第16穴--巨骨穴,它對治療肩背痛有較好的效果,還是先來說文解字。


穴位的故事028巨骨:肩背痛

穴位的故事028巨骨:肩背痛


  一、巨大之水

  ,大也。

  ,水也。

  巨骨,名意指大腸經陰濁降地后所形成的巨大水域。本穴物質為肩髃穴傳來的地部經水,流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處鎖骨與肩胛骨之間的凹陷處,經水聚集于本穴,故名巨骨。(若以地球坐標系的角度來看直立的人體,巨骨穴在高位,肩髃穴在低位,何以經水能上行?此是人體重力場的作用大于地球重力場的作用之故。在人體重力場中,外者為高,內者為低,故肩髃穴地部經水可流向巨骨穴。)


  既然巨骨穴的經水來自于肩髃穴,因其所在的位置被鎖骨和和肩胛骨所包圍,形成了一個凹陷圍場,因而便于經水的匯集,其情形類同于肺經上的太淵穴。不同的是,太淵位于腕關節(jié)處,而巨骨位于肩關節(jié)處。


byb.cn

byb.cn

byb.cn
巨骨穴


  在別有病的針灸穴位庫里,除巨骨穴以外:

  帶“”字的穴位涉及了2條經絡的6個穴位:

  胃經:上巨虛、下巨虛大巨、巨髎
  經外奇穴背部:巨闕俞
  任脈:巨闕


  帶“”字的穴位,涉及了5條經絡的10個穴位,看來“骨”在穴位中,還是一個應用很普遍的字。

  小腸經腕骨
  膀胱經京骨、束骨
  腎經橫骨
  膽經完骨
  任脈曲骨 
  經外奇穴頭頂部崇骨
  經外奇穴上肢部大骨空、小骨空
  經外奇穴下肢部髖骨


  經查,凡帶“”字的穴位,幾乎都在肢體的末端,要不是在手、足部(腕骨京骨、束骨大骨空、小骨空),要不是在頭、頸、肩部(完骨、崇骨),要不是在軀干的末端(曲骨、橫骨),只有髖骨是在膝關節(jié)處,總而言之,多在骨頭多肉少的地方。


  二、巨骨是大腸經與陽蹺脈交匯穴


  巨骨穴,是大腸經與陽蹺脈的交匯穴,它也屬于89交匯穴之一,除此之外,手陽明大腸經的肩髃,足陽明胃經上的地倉穴(手足陽明,都是多氣多血之經脈),都是與陽蹺脈的交匯穴。


  什么是交匯穴?

  就是一個穴位上,有超過一條以上的經絡經過,這個穴位就稱為交匯穴。如“三陰交”,這個穴位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脾、肝、腎,三條陰經的交匯穴。那么人體上到底有多少個穴位具有同樣的功能呢?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即使專業(yè)人員也不大清楚。經過我們統(tǒng)計,一共有89個穴位具有2條或以上的經絡通過。


  ②什么是陽蹺脈


  陽蹺脈,即是保證人的陽氣充盛使人活動蹺健的血脈。古經書對陰陽蹺脈的記述甚少,只有其循行線路和所主之病。陰蹺脈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蹺脈為病陰緩而陽急。以經書所記蹺脈之病反推之,則蹺脈在不病之時為陰與陽不急亦不緩,陰陽二物同時共存,而巨骨穴氣血即有此特性。


byb.cn

  生理功能:陽蹺主一身左右之陽,陰蹺主一身左右之陰。同時還有濡養(yǎng)眼目,司眼瞼的開合和下肢運動的作用。

  陽蹺脈,主人之陽氣,手陽明大腸經又是多氣多血之經,二者的經絡走向也都相同,并在巨骨穴處交匯,足見其對人體陽氣的調控的重要性。


  三、巨骨穴可治療和緩解肩背痛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巨骨穴位于鎖骨和肩胛骨圍成的凹陷處,形成了巨大之經水場。因而其對肩背周圍的氣血供應就起到了一個水庫的作用。我們經常使用電腦,由于持續(xù)的微肌力作用,就會導致肩背部的肌肉僵硬不適,此時用食指和中指點按摳巨骨穴,使之蓄積的經水向周圍放射,可對肩、背、頸部的氣血起到很好的灌注作用。


  有關巨骨穴的治病作用,在文獻中介紹的并不多,相對而言,其重要性較為普通和一般,因其周圍廣布神經,所以非專業(yè)人士,也不建議針刺。


  四、功效和主治


  【功效

  疏經活絡、通利關節(jié)、通經理氣、化痰散結


  【主治

  中醫(yī)病癥:瘰疬,癭氣,癮疹,驚癇,吐血,肩背痛,不得屈伸,半身不遂等。
  西醫(yī)病癥:肩關節(jié)周圍炎,肩關節(jié)及肩部軟組織損傷,吐血,胃出血,頸淋巴結結核,高熱痙攣,下牙痛等

  瘰疬[luǒ lì] :又稱老鼠瘡,生于頸部的一種感染性外科疾病。在頸部皮肉間可捫及大小不等的核塊,互相串連,其中小者稱瘰,大者稱疬,統(tǒng)稱瘰疬,俗稱疬子頸。多見于青少年及原有結核病者,好發(fā)于頸部、耳后,也有的纏繞頸項,延及鎖骨上窩、胸部和腋下。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淋巴結核。

  癭氣:中醫(yī)病癥之一。是以頸部長包塊,不與皮膚粘連,觸之光滑或有結節(jié)為主要證候的一種疾病。各種年齡均可患此病,尤其多見于青、壯年女性。癭氣多由情志抑郁,氣結不化,津液凝聚成痰,氣滯血瘀,氣、痰、瘀三者互結于頸部而成,或由外感六淫之邪,山崗沙水病氣侵犯,或水土不宜,均可導致氣血郁滯,經絡阻塞而成本病。民間多用灸法治療。

  癮疹,中醫(yī)病名。癮疹是一種皮膚出現(xiàn)紅色或蒼白風團,時隱時現(xiàn)的瘙癢性、過敏性皮膚病。中醫(yī)古代文獻又稱風瘩癌、風疹塊、風疹等。本病相當于西醫(yī)的蕁麻疹。

  驚癇,指因受驚而得的癇病。 唐宋醫(yī)書所載的癲癇,即指小兒驚風。


  五、總結

  1、巨大之水

  2、大腸經與陽蹺脈之交匯穴

  3、治療肩背痛


  有詩曰:巨大經水肩髃開,鎖骨肩胛圍起來,點按刺激巨骨穴,肩背酸痛無處待。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