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guān)于開展上門經(jīng)絡(luò)調(diào)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wǎng)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主動做事的人干勁足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賴巧珍
工作多年的人,大多會在某個階段體驗到疲憊、重復、熱情消退甚至無聊、厭倦,不知道自己的工作還有什么意義價值。有的人會從此日復一日,只完成上級指派的任務,被動地工作,效率低也沒活力。而另一些人能突破這個瓶頸,重新煥發(fā)生機,一個重要的突破口,就是找到內(nèi)在動機,變被動為主動。
心理學中的社會動機理論認為,我們做任何事都源于兩個動機:內(nèi)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前者是指你因活動本身有趣或愉快的體驗而做出的行為,不是希望得到什么,而是本身就喜歡,簡單來說就是“我想做”,此時行為本身就是目的,不僅僅關(guān)注報酬或社會認可。而后者相反,是指我們出于外界原因做事,就是“要我做”,比如為了獲得金錢、成績、獎杯,或為了避免懲罰。
外在動機只能暫時推動行為,一旦外在條件不存在,行動也會終止,甚至會破壞本來的喜愛。心理學家德西曾講述了這樣一個寓言:有個老人很愛清靜,可附近總有小孩過來玩,吵得他不得安寧,于是他把小孩召集過來,說:“我這里太清靜了,謝謝你們讓這里更熱鬧?!闭f完給每人發(fā)了3顆糖。孩子們很開心,天天來玩。幾天后,每人只給2顆,再后來只給1顆,最后就不給了。孩子們很生氣,說:“以后再也不來這給你熱鬧了?!庇谑抢先饲屐o了。孩子們本來就喜歡玩,在沒有外部獎勵的時候,玩對他們來講是種樂趣。可當有人為“玩”提供外部條件的時候,“玩”就變成了一項“工作”和“任務”。
研究表明,從長遠來看,內(nèi)在動機比外在動機更能預測工作績效,是因為做這件事會讓我們感到快樂,愉悅、滿意感是很大的動力。不是說我們不再關(guān)注工作中的外部壓力和獎勵,而是提醒自己,遇到職業(yè)倦怠、迷茫的時候,不妨做些事來喚醒自身的內(nèi)在動機,多從自己的角度去改變不溫不火的工作狀態(tài),而不是等著環(huán)境改變。
第一,提高自我效能感。就是讓自己相信“我能做到”“我能做好”。這種自信的來源首先是勤奮,只有你不斷嘗試,收獲了成功的甜頭,才會發(fā)現(xiàn)積極行動是件樂事,不僅能解決很多問題,還能讓精神狀態(tài)更樂觀、興奮。而這些正向情緒又會刺激你繼續(xù)嘗試。相反,懶惰的人很難相信自己有實力,變得更不愿意接受挑戰(zhàn),甚至覺得任何任務都是麻煩,談何內(nèi)在動力?
第二,將行動與大目標聯(lián)結(jié)。前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1961年訪問美國宇航局,他在那兒遇到了一個看門人,問他“你在NASA做什么”??撮T人是這樣回答的,“我正在幫助一個人登上月球?!边@種對自我行為的敘述,會大大地激勵自己,你也可以對正在做的事,做出相應的敘述修飾,為自己描述生命意義。
- [事件]肺功能好壞一測便知11-08
- [事件]老遲到或因一心多用11-08
- [事件]過于禮貌 溝通變低效11-08
- [事件]智慧有三個維度11-07
- [事件]放調(diào)料有最佳時間11-07
- [事件]香薰類嗅覺經(jīng)濟爆發(fā)式增長11-07
- [事件]干眼癥盯上兒童11-06
- [事件]多項研究揭示 娃為何精力旺...11-06
- [事件]肺功能好壞一測便知11-08
- [事件]老遲到或因一心多用11-08
- [事件]過于禮貌 溝通變低效11-08
- [本站]說說口臭那點事11-07
- [事件]智慧有三個維度11-07
- [事件]放調(diào)料有最佳時間11-07
- [事件]香薰類嗅覺經(jīng)濟爆發(fā)式增長11-07
- [事件]干眼癥盯上兒童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