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類: |
全部文章 |
原創(chuàng) |
網(wǎng)評 |
視頻 |
行業(yè)新聞 |
投票調查 |
網(wǎng)友原創(chuàng) |
養(yǎng)生名人 |
有什么別有病
-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wǎng)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心理健康 有十個標準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1-8-20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感覺自信能承壓 人際良好有目標 心理健康有十個標準
1.生物反饋法。每天給自己幾分鐘時間,選擇一個合適的姿勢,閉上眼睛做幾次深呼吸,感覺你的腹部有起伏;如果覺得身體某處很緊張,可以有意識地擠壓或收縮肌肉,然后不要再去管它,如發(fā)現(xiàn)前額和下巴很緊張,就擠擠眼、皺皺眉,然后張大嘴巴,放松整個面部;保持該狀態(tài)10~15分鐘;試著享受這種除了呼吸什么都不用想的狀態(tài)。
2.三人成群散步5分鐘。2010年的一項包含10個研究的薈萃分析發(fā)現(xiàn),改善心情、緩解壓力最有效的鍛煉是每次5分鐘的運動,而不是每次幾小時。有壓力時,不妨就到小區(qū)散步5分鐘。最好三人成行,人太少了無話可說,人多了可能徒增矛盾。
3.漸進式肌肉放松。坐于舒適的椅子上,調整到最舒服的姿勢;閉眼,然后深吸氣,緩慢呼氣;緩慢呼氣時,感受雙肩下沉,肩部肌肉放松;繼續(xù)深吸氣,感受肌肉放松逐漸擴展到上肢、指尖、軀干、下肢、腳趾等部位;繼續(xù)深吸氣,緩慢呼氣,感受頸部和頭部也得到放松;繼續(xù)幾個循環(huán)的深呼吸,感到全身放松、心情平靜時,便可入睡。
4.矛盾意向法。如果出現(xiàn)失眠,過度在意入睡,可以“說反話”。 在正常就寢時,進行相反的意念控制,即努力讓自己保持清醒、避免睡著。這可以轉移你對迫切入睡的錯誤關注,從而降低試圖入睡時經歷的擔憂和焦慮,避免過度努力而干擾睡眠運作,減少內源性喚醒,結果入睡更快。
如果進行了自我調適也無法緩解內在的不適,甚至情況加重,則可能已經發(fā)展成了“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即“心理疾病”。此時一定要尋求精神心理相關人士的幫助,采取藥物、心理咨詢等專業(yè)手段治療,切不可諱疾忌醫(yī)。
主講人: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副院長 孫洪強
生活節(jié)奏加快、職場壓力、育兒焦慮、各行各業(yè)的競爭……時代的發(fā)展似乎不可避免地催生了現(xiàn)代人更多的緊張、抑郁、焦慮,人們從而對心理健康有了更多的訴求。那怎樣的狀態(tài)才屬于身心平衡、心理健康呢?有以下10個標準:
1.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2.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夸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huán)境所左右;
4.理智,現(xiàn)實,客觀,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保持良好的接觸,能承受生活中挫折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5.適度地接受個人需要,并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9.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huán)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能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如果你經常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下,那就是與自我、與他人、與世界都相處得非常和諧、愉悅。
1.生物反饋法。每天給自己幾分鐘時間,選擇一個合適的姿勢,閉上眼睛做幾次深呼吸,感覺你的腹部有起伏;如果覺得身體某處很緊張,可以有意識地擠壓或收縮肌肉,然后不要再去管它,如發(fā)現(xiàn)前額和下巴很緊張,就擠擠眼、皺皺眉,然后張大嘴巴,放松整個面部;保持該狀態(tài)10~15分鐘;試著享受這種除了呼吸什么都不用想的狀態(tài)。
2.三人成群散步5分鐘。2010年的一項包含10個研究的薈萃分析發(fā)現(xiàn),改善心情、緩解壓力最有效的鍛煉是每次5分鐘的運動,而不是每次幾小時。有壓力時,不妨就到小區(qū)散步5分鐘。最好三人成行,人太少了無話可說,人多了可能徒增矛盾。
3.漸進式肌肉放松。坐于舒適的椅子上,調整到最舒服的姿勢;閉眼,然后深吸氣,緩慢呼氣;緩慢呼氣時,感受雙肩下沉,肩部肌肉放松;繼續(xù)深吸氣,感受肌肉放松逐漸擴展到上肢、指尖、軀干、下肢、腳趾等部位;繼續(xù)深吸氣,緩慢呼氣,感受頸部和頭部也得到放松;繼續(xù)幾個循環(huán)的深呼吸,感到全身放松、心情平靜時,便可入睡。
4.矛盾意向法。如果出現(xiàn)失眠,過度在意入睡,可以“說反話”。 在正常就寢時,進行相反的意念控制,即努力讓自己保持清醒、避免睡著。這可以轉移你對迫切入睡的錯誤關注,從而降低試圖入睡時經歷的擔憂和焦慮,避免過度努力而干擾睡眠運作,減少內源性喚醒,結果入睡更快。
如果進行了自我調適也無法緩解內在的不適,甚至情況加重,則可能已經發(fā)展成了“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即“心理疾病”。此時一定要尋求精神心理相關人士的幫助,采取藥物、心理咨詢等專業(yè)手段治療,切不可諱疾忌醫(yī)。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舉起五公斤健康分水嶺08-17
- [事件]智齒里藏著治病“貴藥”08-17
- [事件]超聲查肌肉早知糖尿病08-17
- [事件]東亞人不易得老年癡呆08-16
- [事件]東北孩子該控體脂了08-16
- [事件]福氣肉可能會致性早熟08-16
- [事件]兩項手術被國家叫停08-15
- [事件]健康老去有五個維度08-15
最新文章
- [事件]舉起五公斤健康分水嶺08-17
- [事件]智齒里藏著治病“貴藥”08-17
- [事件]超聲查肌肉早知糖尿病08-17
- [事件]東亞人不易得老年癡呆08-16
- [事件]東北孩子該控體脂了08-16
- [事件]福氣肉可能會致性早熟08-16
- [事件]兩項手術被國家叫停08-15
- [事件]健康老去有五個維度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