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類: |
全部文章 |
原創(chuàng) |
網(wǎng)評 |
視頻 |
行業(yè)新聞 |
投票調(diào)查 |
網(wǎng)友原創(chuàng) |
養(yǎng)生名人 |
有什么別有病
眼袋大是有水濕堆積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5-5-29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脾虛導致代謝廢物排不出,形成浮腫、沉著色素 眼袋大是有水濕堆積
《素問·至真要大論》提出,“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脾胃被視作人體的“后天之本”,兩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依存,病理變化中相互影響,共同承擔飲食消化、水谷精微的運化與氣血生成等核心功能。眼袋所在的區(qū)域恰好包含陽明胃經(jīng)上的“承泣穴”(瞳孔直下,眼眶下緣凹陷處)。陽明胃經(jīng)為“多氣多血”之經(jīng),若脾胃虛弱導致氣血生成不足,或濕濁阻滯經(jīng)絡(luò),承泣穴周圍氣血運行就會受阻,局部代謝廢物無法及時排出,水濕與血瘀互結(jié),會加劇眼袋的浮腫和色素沉著。這種水濕型眼袋的典型特征是眼袋松軟浮腫,晨起加重,按之凹陷難復,同時伴有面色晦暗、頭身困重、食欲不振、大便黏膩、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舌苔白膩等脾胃虛弱的表現(xiàn)。
女性35歲、男性40歲左右,陽明胃經(jīng)的氣血逐漸衰弱,脾胃運化能力下降,再加上飲食不節(jié)、勞累過度進一步導致脾氣虛弱,水濕無法正常運化,停滯成“痰飲”,上泛至頭面部,而眼周肌膚薄弱,易成為水濕堆積的“重災區(qū)”。
臨床調(diào)治需注重“健脾不忘和胃,養(yǎng)胃勿傷脾陽”,通過飲食、藥物、外治等綜合手段恢復中焦平衡,維系“后天之本”的生機。針對水濕型眼袋,中醫(yī)主張“標本兼治”,健脾祛濕以治本,通絡(luò)消腫以治標。臨床需結(jié)合舌脈辨證,區(qū)分虛實。脾虛濕盛、乏力便溏者,可選用參苓白術(shù)散(黨參、白術(shù)、茯苓、山藥、扁豆等);水濕內(nèi)停較重、小便不利者,可選用五苓散(茯苓、豬苓、澤瀉、白術(shù)、桂枝);平時也可取茯苓10克、薏仁15克、陳皮5克、玉米須15克、山楂5克煮沸代茶飲,以健脾滲濕。
除了內(nèi)調(diào),臨床還經(jīng)常用穴位刺激疏通陽明經(jīng)氣,推薦按壓或艾灸承泣穴,促進局部氣血循環(huán);按壓或艾灸足三里穴,補益脾胃、化濕導滯;點揉陰陵泉穴,增強脾運能力;艾灸水分穴,助力運化水濕。此外,生活習慣方面也要做些調(diào)整。首先要避免熬夜,尤其是子時(晚上23點至次日凌晨1點)務(wù)必要睡好覺。其次要飲食調(diào)護,注意忌生冷、增溫陽,宜食山藥、蓮子、芡實、紅豆、鯽魚、生姜等健脾利濕之品;忌食冷飲、甜膩、高鹽食物,避免加重水濕停滯;三餐定時、七分飽,避免暴飲暴食損傷脾胃。最后,避免久坐,適當運動,尤其推薦多練習八段錦中“調(diào)理脾胃須單舉”這一招式,能助水濕排出體外。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若眼袋突然加重或伴隨嚴重水腫,應(yīng)警惕心腎疾病,及時就醫(yī)排查。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醫(yī)師 李媛媛 □韓 跡
《生命時報》 2025-05-09 第1893期 第8版
《素問·至真要大論》提出,“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脾胃被視作人體的“后天之本”,兩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依存,病理變化中相互影響,共同承擔飲食消化、水谷精微的運化與氣血生成等核心功能。眼袋所在的區(qū)域恰好包含陽明胃經(jīng)上的“承泣穴”(瞳孔直下,眼眶下緣凹陷處)。陽明胃經(jīng)為“多氣多血”之經(jīng),若脾胃虛弱導致氣血生成不足,或濕濁阻滯經(jīng)絡(luò),承泣穴周圍氣血運行就會受阻,局部代謝廢物無法及時排出,水濕與血瘀互結(jié),會加劇眼袋的浮腫和色素沉著。這種水濕型眼袋的典型特征是眼袋松軟浮腫,晨起加重,按之凹陷難復,同時伴有面色晦暗、頭身困重、食欲不振、大便黏膩、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舌苔白膩等脾胃虛弱的表現(xiàn)。
女性35歲、男性40歲左右,陽明胃經(jīng)的氣血逐漸衰弱,脾胃運化能力下降,再加上飲食不節(jié)、勞累過度進一步導致脾氣虛弱,水濕無法正常運化,停滯成“痰飲”,上泛至頭面部,而眼周肌膚薄弱,易成為水濕堆積的“重災區(qū)”。
臨床調(diào)治需注重“健脾不忘和胃,養(yǎng)胃勿傷脾陽”,通過飲食、藥物、外治等綜合手段恢復中焦平衡,維系“后天之本”的生機。針對水濕型眼袋,中醫(yī)主張“標本兼治”,健脾祛濕以治本,通絡(luò)消腫以治標。臨床需結(jié)合舌脈辨證,區(qū)分虛實。脾虛濕盛、乏力便溏者,可選用參苓白術(shù)散(黨參、白術(shù)、茯苓、山藥、扁豆等);水濕內(nèi)停較重、小便不利者,可選用五苓散(茯苓、豬苓、澤瀉、白術(shù)、桂枝);平時也可取茯苓10克、薏仁15克、陳皮5克、玉米須15克、山楂5克煮沸代茶飲,以健脾滲濕。
除了內(nèi)調(diào),臨床還經(jīng)常用穴位刺激疏通陽明經(jīng)氣,推薦按壓或艾灸承泣穴,促進局部氣血循環(huán);按壓或艾灸足三里穴,補益脾胃、化濕導滯;點揉陰陵泉穴,增強脾運能力;艾灸水分穴,助力運化水濕。此外,生活習慣方面也要做些調(diào)整。首先要避免熬夜,尤其是子時(晚上23點至次日凌晨1點)務(wù)必要睡好覺。其次要飲食調(diào)護,注意忌生冷、增溫陽,宜食山藥、蓮子、芡實、紅豆、鯽魚、生姜等健脾利濕之品;忌食冷飲、甜膩、高鹽食物,避免加重水濕停滯;三餐定時、七分飽,避免暴飲暴食損傷脾胃。最后,避免久坐,適當運動,尤其推薦多練習八段錦中“調(diào)理脾胃須單舉”這一招式,能助水濕排出體外。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若眼袋突然加重或伴隨嚴重水腫,應(yīng)警惕心腎疾病,及時就醫(yī)排查。
相關(guān)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guān)文章>>
- [事件]站立燃脂祛病保健07-18
- [事件]“熱中風”漸入高峰07-18
- [事件]心臟也會得“腳氣病”07-18
- [事件]慢性腎病 女多男重07-17
- [事件]鼻子靈 性愛多07-17
- [事件]童年富裕癥讓娃沒奔頭07-17
- [事件]人類傷口愈合比動物慢07-16
- [事件]夏日三大過敏元兇傷身擾人07-16
最新文章
- [事件]站立燃脂祛病保健07-18
- [事件]“熱中風”漸入高峰07-18
- [事件]心臟也會得“腳氣病”07-18
- [本站]西瓜真不是啥人都隨便吃的07-17
- [事件]慢性腎病 女多男重07-17
- [事件]鼻子靈 性愛多07-17
- [事件]童年富裕癥讓娃沒奔頭07-17
- [事件]人類傷口愈合比動物慢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