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wǎng)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wǎng)評>> 事件>> 中醫(yī)幫你解“乏

中醫(yī)幫你解“乏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0-5-7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現(xiàn)代人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飲食不規(guī)律,很多人會出現(xiàn)乏力的癥狀。正常情況下,人體乏累,經(jīng)過短暫的休息可以調整過來。但如果長期出現(xiàn)乏力無力的癥狀,渾身沒勁,而且休息后依然緩解不了,就要引起重視了,可能是身體出了問題。從中醫(yī)角度講,經(jīng)常覺得乏力,病根大致有四個,分別為脾氣虛、濕氣重、肝郁滯、血虧虛。

 

①脾氣虛

引起乏力的氣虛,很多都是脾氣虛。脾主運化,把進入胃的飲食水谷,運化成水谷精微,為氣、血、津、液、神提供原料,以滋養(yǎng)五臟六腑。所以,當脾胃虛弱時,就會運化無力,臟腑得不到濡養(yǎng),就會造成四肢無力,精力不足。脾虛者經(jīng)常伴有腹脹、容易腹瀉、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等癥狀。因此,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養(yǎng)脾胃。平時注意作息規(guī)律,飲食盡量清淡,少吃辛辣油膩和寒涼的食物。同時,適量吃些健脾和胃的食物,比如淮山藥和蓮子。還可常用黨參或人參切片泡茶喝。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參時要將人參的蘆頭去掉。

 

②濕氣重

《黃帝內經(jīng)》曰:“濕性重濁”。意思是說,濕氣重的人,無論身體、精神或動作,都會有“重”的感覺,比如莫名的犯困、嘴里感覺黏膩、身體覺得沉重,這些都是濕氣悄悄在體內滋生的表現(xiàn)。祛濕首先要區(qū)分“濕”從哪里來,有些濕是從外來的,比如潮濕的氣候環(huán)境、淋雨、長期浸泡在水里等,這是水濕外襲?!巴鉂瘛币鸬臐駳庵?,癥狀以全身酸重、頭昏腦漲等為主,應盡量改變潮濕的環(huán)境。另外,還要注意運動及洗澡后及時擦干身體,出汗后不要突然洗冷水澡。還有一種是“內濕”,是由于多吃寒涼食物所致,癥狀以腹脹腹瀉、飲食消化不好為主,可常吃紅豆薏米粥、冬瓜湯調理。

 

③肝郁滯

中醫(yī)認為,肝氣郁滯容易影響脾胃功能,脾的功能受到抑制,導致體內氣血生成不足,引起乏力。除了乏力,肝氣郁滯的人群還經(jīng)常有情緒低落、煩躁易怒、焦慮緊張、兩肋脹痛、月經(jīng)不調等表現(xiàn)。這種情況,建議從調節(jié)情緒開始,平時要多進行戶外運動放松身心,運動方式最好是瑜伽、打太極拳等。食療上,可以泡玫瑰花代茶飲。容易上火的人,適當加一點白菊。隨著情緒改善,肝氣順暢了,乏力的癥狀就會緩解。

 

④血虧虛

還有一種乏力是由于血虧引起的,血虧人群容易怕冷、沒勁,女性容易肚子痛、月經(jīng)不調、月經(jīng)量少、痛經(jīng)。以血虧為主的沒勁,可以用當歸生姜羊肉湯來補。當歸、生姜能養(yǎng)血、活血、散寒,羊肉可溫補填精。但如果容易上火,有喉嚨痛、舌頭紅等癥狀,不宜食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