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天暖能阻止新冠病毒嗎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世衛(wèi)表示,尚無證據顯示病毒會在夏季自行消失,即使氣溫升高,防控也不能心存僥幸
受訪專家:武漢大學醫(yī)學部基礎醫(yī)學院病毒學研究所教授 楊占秋
本報記者 雷 妍
新冠病毒全球蔓延,疫情何時才能結束牽動著全世界人民的心。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截至9日3時30分的數據顯示,全球確診病例超150萬例,死亡病例為87706例。新冠肺炎疫情最早暴發(fā)于隆冬時節(jié),與之同為冠狀病毒的SARS(非典型肺炎病毒)也出現(xiàn)在冬季,但于次年6月消匿。這令人不禁猜測,新冠病毒是否也會隨著氣溫升高而消失?
溫濕度對新冠病毒傳播的影響還說不準
“新冠病毒在夏季消失是大概率事件。”武漢大學醫(yī)學部基礎醫(yī)學院病毒學研究所楊占秋教授表示,目前已知的通過呼吸道傳播的病毒,如SARS病毒、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流行時段均為冬季和春初。也就是說,冬季有適合呼吸道病毒的生存環(huán)境,病毒易大量滋生,容易感染人類。
季節(jié)對病毒的影響,最主要體現(xiàn)在溫度上。楊占秋說,目前已知的所有病毒,溫度升高時,活性(感染性)都會下降。在56℃環(huán)境下,半小時內,所有病毒都會滅活;在100℃環(huán)境下,5分鐘之內,病毒便會死亡。而在常溫(25℃)環(huán)境下,病毒活性在24小時后下降,可存活1~2天,其傳播力、感染性都會大幅下降。
針對新冠病毒的一些研究,也印證了這一觀點。中山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王茂團隊在醫(yī)學預印版服務平臺發(fā)布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溫度與病毒傳播存在聯(lián)系,低溫低濕加速病毒傳播,溫度上升則可能對疫情有抑制作用。另一項針對多國的分析顯示,全球范圍內,新冠疫情發(fā)展情況和氣溫呈負相關,15℃是個重要分界點;低于15℃的地區(qū),確診人數平均值和波動程度較大,而在氣溫超過15℃的地區(qū),疫情則相對得到了控制?!端帉W》雜志日前刊登的關于新冠病毒與溫度、濕度的研究發(fā)現(xiàn),2020年1月的武漢以及2月疫情較為嚴重的其他地區(qū),都具有相似的平均氣溫和相對濕度:平均氣溫在5℃~11℃,平均濕度為47%~79%,且疫情暴發(fā)時間都與當地年平均氣溫最低的時期重合。這與已知的有利于冠狀病毒存活的實驗室條件相似——溫度為4℃,相對濕度為20%~80%。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溫度、濕度在新冠病毒傳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也有研究認為溫度、濕度對新冠病毒傳播的影響不大。近日,來自南京醫(yī)科大學等機構的一項研究成果提示,新冠病毒在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傳播能力并無明顯減弱。該研究分析了一例浴室內新冠病毒聚集性傳播事件,1名男性患者在確診前到洗浴中心洗澡,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下相繼傳染8人。對此,楊占秋分析,該案例發(fā)生時處于高溫高濕環(huán)境,由環(huán)境內病毒引起感染的概率較小,更大的可能是通過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而感染,畢竟環(huán)境“殺死”病毒需要一定時間。
天熱了,防控也不能僥幸
楊占秋表示,除了溫度、濕度,還有一些因素會影響病毒傳播。
比如病毒密度,呼吸道病毒可在空氣中傳播,當病人呼吸、說話、咳嗽或打噴嚏時,會產生細小飛沫。近距離接觸時,病毒密度較大,容易致病。通過有效的公共衛(wèi)生措施,如隔離病人、保持兩米以上的社交距離,可降低病毒在空氣中的密度,進而阻斷其傳播。在通風良好、人員并不密集的室外,即使新冠病毒氣溶膠能順風傳播很遠,但濃度被大氣稀釋,傳播力也隨之衰減。
楊占秋提醒,現(xiàn)在天氣逐漸回暖,戶外環(huán)境漸漸變得不適宜新冠病毒的生存,更需注意公共場所內的防控措施。天氣回暖后,相對于戶外,室內涼爽干燥且相對密閉,更易使人感染。因此,在新冠病毒感染者沒有完全消失前,人們還應注意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不參加聚餐、聚會等群體性活動。
此外,人員流動性也是影響病毒傳播的關鍵因素之一,比如人流密集、交通工具較發(fā)達的地方,病毒傳播速度較快。新冠病毒之所以在國內傳播迅速,也是因為它暴發(fā)于武漢這樣一個交通樞紐城市,加大了疫情控制的難度。目前,隨著各國陸續(xù)采取限制人員流動的措施,病毒在全球的傳播速度勢必會放緩。
不過,鑒于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病毒,人類對其了解仍有限,因此即使氣溫升高,防控也不能心存僥幸。世界衛(wèi)生組織衛(wèi)生緊急項目執(zhí)行主任邁克爾·瑞安6日表示,尚無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會在夏季自行消失,必須假設新冠病毒在夏季仍具有傳播能力。英國倫敦衛(wèi)生與熱帶醫(yī)學院大衛(wèi)·海曼博士也表示,對于新冠病毒,人類的了解還不夠多,無法預測它是否隨著不同天氣條件而變化?!霸跊]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做預測,是有風險的。”
新冠病毒消失只是時間問題
“以目前我國防控情況來看,不太可能出現(xiàn)疫情二次暴發(fā),也不太可能在明年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疫情?!睏钫记锉硎荆藗儼l(fā)病與否,與病毒量、人群抵抗力高度相關。天氣轉暖后,病毒量有所下降,政府強有力的干預措施阻斷了病毒傳播鏈,且一部分人已經獲得一定的免疫力,能抵抗感染。
也有人擔心,新冠肺炎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楊占秋認為“概率很小”,因為流感病毒的適應性很強,中間宿主很多,包括禽類、哺乳類等幾十種動物,每年都會通過不同宿主引發(fā)感染,如豬流感、禽流感。就目前資料顯示,冠狀病毒科有幾十種病毒,已知能感染人類的只有7種,其中4種只會引起輕度感冒,其余3種是SARS病毒、MERS病毒和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相比,冠狀病毒宿主相對較少。因此,每年“卷土重來”的概率不大。但楊占秋提醒,相對SARS病毒和MERS病毒,新冠病毒更“狡猾”——潛伏期更長,癥狀更隱匿,更容易擴散。雖然可能不會像癥狀劇烈的SARS病毒一樣突然消失,但消失只是時間問題。
楊占秋補充說,一般來說,病毒有“地域性”特點。同一病毒為適應不同地域的自然條件、適應不同宿主,會發(fā)生不同的變異,直接結果就是致病能力有所改變,患者出現(xiàn)不同癥狀。比如,本次疫情中,歐美流行的新冠病毒就與我國流行的存在差別,法國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有味覺、嗅覺喪失和腎臟損傷等癥狀,與中國患者的癥狀不太相同。
“因此,境外輸入型病例需高度重視?!睏钫记锉硎荆壳熬惩庑鹿诓《靖腥菊弑┰?,但隨著北半球氣溫回升、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加強防控措施,1個月左右全球疫情形勢會有所好轉?!彼^續(xù)說,“就目前我國采取的隔離、檢測措施,只要嚴格落實,境外輸入風險也是可控的?!?
- [事件]流失的肌肉可以長回來04-08
- [事件]食物過敏成多國餐飲的新挑戰(zhàn)04-08
- [事件]白葡萄酒與皮膚癌關系大04-08
- [事件]整夜不睡體內炎癥增加04-07
- [事件]力量訓練對老年失眠有幫助04-07
- [事件]挖鼻孔致動脈血管破裂04-07
- [事件]社會角色多健康感覺好04-06
- [事件]身體需補陽光三件套04-06
- [事件]流失的肌肉可以長回來04-08
- [事件]食物過敏成多國餐飲的新挑戰(zhàn)04-08
- [事件]白葡萄酒與皮膚癌關系大04-08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事件]整夜不睡體內炎癥增加04-07
- [事件]力量訓練對老年失眠有幫助04-07
- [事件]挖鼻孔致動脈血管破裂04-07
- [事件]社會角色多健康感覺好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