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70歲是心態(tài)分水嶺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健康長壽的前提與保障,但隨著身體功能的衰退,生活適應能力也逐漸下降,老年人容易產生各種心理障礙。日前,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fā)布的《我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現狀》顯示,我國有近1/3的老年人存在抑郁狀態(tài)。從中年時期到老年時期,焦慮情緒隨增齡有所下降,而抑郁情緒有所上升,綜合的消極情緒指標隨增齡先下降(至70歲)后升高。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老齡化與健康的全球報告》中也顯示,70歲將成為“新的60歲”,是界定“老人”的分水嶺,也是老人心態(tài)變化的分水嶺。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神經內科主任 耿德勤
老年人的各組織器官生理功能衰退,導致機體調節(jié)功能不足,抗病能力減弱,適應力下降,心理狀態(tài)也可能隨之出現異常。
①被遺棄感
老年人退休離開工作崗位后,往往會感到空虛。如果子孫不孝,家庭不和睦,生病后會擔心失去生活能力,尤其是一些診斷不明確、治療效果不顯著的疾病,更容易使其產生惶恐和被遺棄的感覺。
②孤獨感
孤獨寂寞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理特征。由于老年人的神經抑制高于興奮,會比較喜歡在相對安靜的環(huán)境中生活。退休后,易因失落而誘發(fā)孤獨感;子女較少關心照顧,或失去配偶等因素則會加深這種孤獨和苦楚。
③焦慮抑郁感
有些老年人覺得自己年齡大了,力不從心,因而焦慮不安。特別是生病后少言寡語,對外界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有的飲泣不語,還有的自暴自棄,放棄治療。
④自卑感
一些老年人經常懷疑他人嫌棄自己“不中用”,因而存在自卑心理。如果孩子工作忙,不能及時照顧看望,個別老人甚至會認為受到冷落。
⑤溝通障礙
老年人可能因腦組織逐漸萎縮、腦功能減退而導致智力水平呈下降趨勢,引起記憶功能的減退、多疑、委屈、愛嘮叨等,有時會讓子女感到交流困難。
老年時期是人生的完成階段,也是實現生活價值的重要時期,因此對老年人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除子女的理解和細心照護,老年人還可從以下幾方面調整心理狀態(tài):
2.注意勞逸結合,及時舒緩壓力,戒煙限酒,保證充足睡眠。
3.堅持適量運動對延緩衰老有積極作用。老年人鍛煉一定要循序漸進,選擇運動時間不過長、強度不太大的全身性體育活動,如散步、快走、太極拳等。
4.老年人大多會有子女遠離后的空巢感,這個階段應多交友,參與社會活動,在能力范圍內外出游玩,嘗試結交各年齡段的朋友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 [事件]社會角色多健康感覺好04-06
- [事件]身體需補陽光三件套04-06
- [事件]胰島素抵抗有六大表現04-06
- [事件]癲癇急救 一呼二放三不要04-05
- [事件]茄子怎么做更健康04-05
- [事件]吃動睡有個科學比例04-05
- [事件]心臟血栓會跑進大腦04-04
- [事件]過敏也會讓人掉頭發(fā)04-04
- [事件]社會角色多健康感覺好04-06
- [事件]身體需補陽光三件套04-06
- [事件]胰島素抵抗有六大表現04-06
- [事件]癲癇急救 一呼二放三不要04-05
- [事件]茄子怎么做更健康04-05
- [事件]吃動睡有個科學比例04-05
- [事件]心臟血栓會跑進大腦04-04
- [事件]過敏也會讓人掉頭發(fā)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