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wǎng)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wǎng)評>> 事件>> 頸圍可預測多種疾病

頸圍可預測多種疾病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9-8-1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很多人都知道腰圍、體重指數(shù)(BMI)等指標與肥胖、代謝綜合征及心血管病等關系密切,但了解頸圍這項指標的人卻不多。近日,2019年亞太心臟病學會大會上發(fā)布一項新研究稱,測量頸圍能預測一系列致命心血管病風險因素,甚至可能比測腰圍更準確、直觀。

 

測量更簡單方便

 

這項研究指出,頸圍是預測代謝綜合征的重要指標,當男性頸圍大于40厘米,女性大于36厘米時,基本可確診為代謝綜合征。代謝綜合征是指人體內發(fā)生的一系列代謝紊亂的病理狀態(tài),比如血壓升高、血糖升高、血脂異常、體重增加等,這些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且代謝綜合征患者心臟病發(fā)作或中風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3倍。

 

對此,戰(zhàn)略支援部隊特色醫(yī)學中心(原解放軍306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yī)師劉彥君表示認同,她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幾年前就有人提出過頸圍可作為疾病預測指標,只不過相比腰圍、體重指數(shù)而言,了解的人較少,且主要還停留在研究階段,在臨床治療方面目前還未普及。但越來越多研究證明,在預測心腦血管等疾病方面,頸圍確實是一項可行的指標。因為頸圍變粗通常與人的體重增加有關,隨之而來也會出現(xiàn)甘油三酯升高、尿酸升高、胰島素抵抗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的癥狀。此外,頸圍較大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降低,這是一種好膽固醇,對轉運血管內的膽固醇有很大作用,可以防止動脈硬化,保護心腦血管。頸圍變化與腰圍變化也呈現(xiàn)出相關性,目前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同頸圍作為預測指標在臨床中的意義。

 

“用頸圍進行疾病預測,比腰圍更簡便、準確?!眲┚忉屨f,因為腰圍值在不同情況下變化較大,比如進食、空腹、腹脹、排便,甚至吸氣、呼氣時都會有所不同,會致使測量值出現(xiàn)一定誤差,而頸圍一般不會出現(xiàn)明顯變化,相對準確、穩(wěn)定。再加上頸部一般裸露在外,不受穿衣多少的影響,測量時也不用脫掉外衣,更為簡單易測,變化明顯時,甚至可用眼睛直觀看出。

 

預測多種疾病風險

 

“除了心血管疾病,頸圍還可預測多種疾病。由于它是代謝綜合征的預測指標,與代謝紊亂相關的疾病都可通過頸圍來預測?!眲┚f。

 

1.肥胖癥

肥胖癥是常見的代謝癥群。人們進食熱量高于消耗熱量且體內脂肪積聚過多,造成超過標準體重時,就會患肥胖癥?;挤逝职Y后,患者外型通常顯得矮胖、渾圓,頸部也會隨之變粗。

 

2.高尿酸血癥

多項研究已表明,頸圍增大與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呈正相關性。其中,《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頸圍預測高尿酸血癥價值顯著,且當頸圍增加時,男性患高尿酸血癥的機率大于女性。

 

3.痛風

由于頸圍的增大與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呈正相關性,而尿酸升高會引發(fā)痛風,所以當發(fā)現(xiàn)頸圍變大時,也不要忽視這方面的疾病。

 

4.糖尿病

身體肥胖,頸圍增加時,可能會出現(xiàn)血糖升高、胰島素抵抗增強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現(xiàn)象,高尿酸血癥還是2型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頸圍也可預測糖尿病風險。

 

5.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于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無法分解而導致的病變,肥胖是導致脂肪肝的重要因素,30%~50%的肥胖癥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變率更是高達61%~94%。所以,發(fā)現(xiàn)頸圍變大后,人們要當心是否患有脂肪肝。

 

6.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是指睡眠時上氣道組織塌陷或阻塞,引起呼吸暫停和低通氣綜合征,可伴有打鼾癥狀,嚴重時甚至出現(xiàn)血氧含量下降,多發(fā)生于中年肥胖男性。肥胖和頸短粗者頸部脂肪堆積過多,脂肪比肌肉彈性差,更容易出現(xiàn)功能性上呼吸道狹窄,進而引發(fā)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7.心肺耐力減弱

頸圍增大,頸部脂肪增多,會引起上呼吸道狹窄,導致心肺耐力下降,心肺耐力下降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

“由于頸圍可以預測多種疾病,因此結合其他指標、生活習慣或癥狀進行綜合判斷,會更準確?!眲┚忉尩?,比如預測是否有脂肪肝患病風險時,除了頸圍這一指標,還要看是否近期飲酒過多、體重增加、愛吃油炸及肉類食物等;預測糖尿病先要了解自己是否有家族遺傳病史,是否伴有多尿、多飲、疲乏無力等癥狀。

 

如何自測頸圍

 

劉彥君表示,盡管頸圍作為預測疾病風險的測量指標尚未在臨床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其可靠性已經(jīng)在多次研究中得到證實,且操作簡便、無創(chuàng),因此人們可以自行測量,來預測患病風險。尤其是身材較胖且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比如不愛運動、吸煙喝酒、愛吃肉等,這些人可以經(jīng)常測量頸圍,看是否出現(xiàn)明顯變化,能時刻關注身體狀況,也是在提醒自己對不良習慣進行節(jié)制。

 

由于近些年關于頸圍預測疾病的研究較多,目前尚沒有統(tǒng)一的判斷標準,但是不同研究得出的臨界值差距不大,此次亞太心臟病學會大會上給出的數(shù)據(jù)(女性36厘米,男性40 厘米)可以作為自測的參考值。當測量結果接近或超過參考值時,就要小心了,需要關注自己是否有疾病的前期征兆,必要時應就醫(yī)檢查。

 

在家中自測,可選擇皮軟尺,采用直立位,眼睛平視前方,不要仰頭或低頭,自測時皮軟尺于頸部前側喉結下方、頸部后側第七頸椎處(后頸部一處明顯的骨骼突起),沿水平方向繞頸一周,頸部盡量放松,以皮軟尺剛好貼于頸部且不感覺緊繃為宜(如圖)。

 

劉彥君提醒,在用頸圍進行疾病風險預測時,首先要排除已經(jīng)患有會使頸部變粗的疾病,比如甲狀腺腫大、頸部腫瘤、頜下腫瘤、脂肪瘤等。患有這些疾病的人,不能通過頸圍來預測疾病風險,否則會引起誤判。在明確自己無上述問題后,方可通過頸圍來預判患病風險?!靶枰⒁獾氖牵瑹o論頸圍還是腰圍,都只是預測疾病的患病風險,不能代替醫(yī)院的專業(yè)檢查項目,也不能說明一定會患病,當頸圍變大時,只是提醒人們有可能患有某些疾病或容易患上某些病,需多加注意并進行預防。診斷疾病需要去醫(yī)院看專科醫(yī)生,才能確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