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wǎng)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wǎng)評>> 事件>> 人到中年 存錢不如存肌肉

人到中年 存錢不如存肌肉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7-2-19 00:01
    【byb.cn 】(來源:健康報)開春了,天氣變暖,萬物復蘇,沒有了冬天的寒風凜冽,人們可以踏青、旅游,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了。希望大家快快制定運動健身計劃,要知道,肌肉流失,老人更容易進入衰弱階段

  我們身上的肌肉從30歲起就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但到老年時,肌肉是維持老年人軀體功能最重要的物質儲備之一。機體老化的過程事實上在青年時期即開始啟動,最早發(fā)生的是動脈粥樣硬化;此后隨年齡增長,相繼發(fā)生骨量減少、骨質疏松、食欲下降;再往后進展,機體骨骼肌質量和肌肉力量進行性下降,當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則出現(xiàn)肌少癥。


  肌少癥的出現(xiàn)是老年人機體“由盛轉衰”的一個關鍵節(jié)點。肌肉(尤其是核心肌群)的質量及功能是維持成年人,特別是老年人軀體功能,保障個人生活品質的關鍵儲備。肌少癥發(fā)生后,老年人的軀體功能將更加難以維持,而且更容易發(fā)展到衰弱階段。


  衰弱的老年人對各種應激事件的抵抗及應對能力均很差。一個小的不良事件就可以產(chǎn)生一系列“多米諾骨牌”效應,從而使老人殘障或失能(disability)。例如肌少癥、衰弱的老人容易發(fā)生跌倒,繼而發(fā)生骨折。骨折后需要住院治療、手術干預,而住院期間及住院后的制動將使得老年人的肌肉進一步萎縮、軀體功能進一步喪失;且在這期間很容易繼發(fā)感染、壓瘡、下肢靜脈血栓等,最終結局就是老人的失能。此外,即使骨折手術成功、術后傷口愈合恢復良好,老人的軀體功能也往往很難再恢復到跌倒前的水平。


  慢性炎癥會導致老人肌肉分解消耗

  肌少癥是怎么發(fā)生的?


  首先骨骼肌質量、肌肉力量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是一個自然趨勢,即便青年時代身體機能很好的人(如運動員)也難以幸免。但是肌肉丟失的速度在不同老年個體間會有很大的差異:青壯年時肌肉儲備良好的老人,肌肉減少的速度相對緩慢。


  第二個原因是病理性的,尤其是機體內的炎癥狀態(tài)。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衰弱的老年人體內處于長期的慢性、系統(tǒng)性炎癥狀態(tài),這種炎癥狀態(tài)使得機體分解代謝增強,加速肌肉的分解及消耗。還有一些患者,例如合并腫瘤、未有效控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患者,機體內處于更加強烈的系統(tǒng)性炎癥狀態(tài),我們常稱為惡液質,這種與強炎癥狀態(tài)相關的惡液質使得機體分解代謝更加明顯,肌肉消耗更為顯著。


  肌少癥如何定義?

  歐洲老年肌少癥工作組對肌少癥的診斷有以下三條標準:


  1.肌肉質量減少:

  目前臨床上可通過DEXA儀或生物電阻抗分析儀來測定機體的肌肉質量。


  2.肌肉力量下降:

  這個測量更簡單,其中握力就是一個很好的判斷肌肉力量的指標。目前,協(xié)和老年醫(yī)學科對每一位住院的老年患者常規(guī)測量握力。


  3.軀體功能下降:

  這也是一項簡單易測的指標。通過步速、6分鐘行走、5次起坐試驗等方法,可以得到患者的軀體功能參數(shù)。以上三條,滿足第一條以及第二、三條中的任何一條,即可診斷肌少癥。


  干預肌少癥最關鍵的還要靠運動

  怎樣干預肌少癥?


  最關鍵的還是運動,特別是抗阻運動。然后是基礎營養(yǎng)支持,在提供充足的熱量、微量營養(yǎng)素的基礎上,保證優(yōu)質蛋白的足量攝入至關重要。蛋白質攝入多少對于老年人才夠?請務必記?。好抗矬w重每天1.02克的蛋白質才能維持老年人機體的正氮平衡,而這僅僅是正氮平衡;要維持肌肉質量和肌力,老年人需要更多的蛋白,每公斤體重每天1.2克是一個比較理想的補充量。如果一定要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當中排一個次序,那么對于老年族群,蛋白質的重要性要放到第一位。


  在必需氨基酸中,亮氨酸是近年的研究熱點,充足的亮氨酸供給能增強肌肉的合成代謝。乳清蛋白中亮氨酸含量相對較高,對于特定人群,適當補充乳清蛋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此外,不要忘記維生素D,充足的維生素D能夠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后骨折的風險,推薦劑量為每日維生素D800~1200國際單位。


  “人到中年,存錢不如存肌肉”。增強個體肌肉質量及肌肉力量,應該越早干預越好,在中青年時期即開始做好肌肉儲備。良好的肌肉儲備將是一個人步入老年后的一筆巨大財富。肌肉儲備不一定讓老人活得更長,但能讓老年人的生活品質、軀體功能更好。筆者近期收治一位老先生,年輕時曾經(jīng)是北京市的足球運動員?,F(xiàn)在雖已年近75歲,但下肢肌肉仍然壯實飽滿,每天早上能繞朝陽公園快走一大圈,每周還能爬一次山。生活自理、不依賴人,這就是老來的福氣。另一方面,從功能的角度看,如果是殘障、失能,即使活到100歲,但如果有20年是臥床、不能出門,或者需要人照料的狀態(tài),這種生活品質也是不能讓人滿意的。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