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chuàng)>> 書評>> 徐說內經素問17脈要精微論①之寸關尺

徐說內經素問17脈要精微論①之寸關尺

byb.cn
[書評] 作者 :XJ 日期:2024-12-30 00:01
【分頁導航】

  前文已經說了,脈診作為中醫(yī)診病的方法,幾千年被傳承下來,自有其道理。但又因其方法在表述上,無法做到直觀、清晰、準確,又使得其在傳承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實踐。這也就是為什么,中醫(yī)的傳承,要靠師傅帶徒弟的方法,而不能采取現(xiàn)在的醫(yī)學院教學方法。因為,有些東西是只能意會,而無法言傳的。

  現(xiàn)在,有一些廠商,將傳統(tǒng)中醫(yī)診脈的方法,做成了脈診儀,以此來使診脈的方法標準化、平民化,但其精準度有待考量。不過,隨著AI技術的加持,脈診儀會越來越接近老中醫(yī)的水準。

byb.cn

早期的脈診儀


byb.cn


  本篇-脈要精微論也指出,其實,搭脈只不過是一種診病的表現(xiàn)形式和參考罷了。醫(yī)者趁此機會,就近觀察病人的面部五色變化,以及眼睛的神態(tài),再結合搭脈,由此綜合來判定病人的健康狀況。脈診多為診病的表現(xiàn)形式,而面診才是診病的實質。


  “望而知之謂之神也!”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就是面診的最高境界。所以,當央視批大道堂劉逢軍照片診病時,就暴露出記者的無知和社會缺乏寬容性。因為黃帝內經“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早已論述面診的精要。所以,當你遇到一照面就能說出你病的醫(yī)生,這就是良醫(yī),而非要搭脈才知一二的,都是平醫(yī)。


  當然,脈診術,作為流傳下來的中醫(yī)診斷方法,也非一無是處。只是我們應該把它看作為中醫(yī)診斷方法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而已。也就此證明,不是非要會搭脈的醫(yī)生才是中醫(yī)。

byb.cn

搜索